名師領航卓越路,夏日燃情共研修
——李彰有為安慶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開設專題講座
2024年8月19日安慶市中小學“三名工程”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及學科帶頭人高級研修班邁入了第五日的學習旅程。上午,南京市正高級教師李彰有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場題為《引領成員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例談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的引領策略》的精彩講座。
李老師從成人學習的目的引入,啟迪我們的思維。他指出:成人學習的目的不是獲取更多的信息量,而是學習更好的思維模型、學會把握方向。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你缺少的不是機會與運氣,亦不缺少汗水與努力。特別缺少的,應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模型。
接著,他詳盡剖析了國內中小學名師工作室的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并依托自身工作室的成功案例,通過詳實的數(shù)據(jù)與深入的調研,揭示了優(yōu)秀教師向卓越教師蛻變的內在規(guī)律。他提出的策略既高瞻遠矚又貼近實際,為工作室的領銜人提供了寶貴的操作指南。
尤為難忘的是,李老師與我們學員的親密互動,以“一斤小麥的價值”為例,展現(xiàn)了其教育智慧。他個人的成長經歷,更是堅定了我們的信念,強調了堅持、努力與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李老師鼓勵我們將學習視為自我提升的主旋律,精研內功,廣閱群書,勇于跨界,持續(xù)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他的分享,不僅是教育智慧的結晶,更是對我們追求卓越的深切共鳴與激勵。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人生難得是相聚,共赴交流好時節(jié)。
雨霽天空 2024年8月08月20日 20:48 安徽
說明:參加安慶市“三名工程”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培訓的老師,至少是大市級帶頭人。這批名師聽講座認真做筆記,聽后立即寫感想、做總結,如鄭丹、李仲林、董金發(fā)、雨季天空、張志超等老師,是研修積極分子的代表,他們追光而行,終將成教師專業(yè)成長隊伍中的佼佼者。
附:安慶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董金發(fā)的培訓研修感悟——
人生就是不斷完善自己
原創(chuàng) 董金發(fā)的行與思 2024年08月22日 10:00 安徽
8月19日下午,要分小組交流,然后各派一名學員在全班交流。當天上午,組長吳霞老師就跟我說,要我代表小組上去交流。她跟我講了好幾次,我也無法拒絕了。我思考著,交流點什么呢?然后,當天上午,聽了李彰有老師的講座,我就提煉了一句話,“人生就是不斷完善自己”,談一下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有了本篇的文字。
8月19日上午,在安慶市“三名工程”高級研修班上,李彰有老師做了《引領成員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的主題報告。在開場中,李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從人生價值角度,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就是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更有價值。以一斤小麥為例,可以磨成面粉,這是最低的價值。可以做成面包、餅干等,價值稍高一些。但最大價值的是制成酒。
當人們眼前的全部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不會感到滿意或幸福。而要得到滿意或幸福,則是永遠地積極地尋求發(fā)展,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所以說,老師要不斷地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我想從兩個方面談談對老師的“自我完善”的理解。
一、老師要不斷完善自己。李老師從江蘇省第一次試評教授級高級教師開始,參評(教授級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7次,評了11年,最后終于評上。每一次評選被刷后,他都要自我完善,查找自己的不足,這種不斷完善的過程,實際也是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在安慶市2024年“三名工程”高級研修班的開班式上,蘇家友老師作為學員代表,說了四個關鍵詞,“空杯、滿格、自省、趕考”,是在勉勵自己和全體學員珍惜機會,努力學習。
蘇老師是我的老熟人,他是安徽省第二屆、第三屆教壇新星,安徽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昨天他與我交流的時候,說到,“現(xiàn)在在安慶一中,除了做好自身的語文教學外,還要培養(yǎng)好新一代的語文老師,新校區(qū)有20多位年輕高中語文老師,需要手把手帶,要把他們帶出來。”在這幾天的培訓中,蘇老師都是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
象他這樣的天花板級名師,是我們的偶像,都還這樣認真學習,完善自己,我們做為一名草根教師,是不是更應該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發(fā)展自己。
二、老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完善自己。學生是不斷發(fā)展中的人,在學習成長過程中,也是需要不斷地完善自己,老師是學生自我完善的引導者。我舉個例子。戴欣怡同學是我的2021級初中學生。剛進入初一的時候,我并不是很了解她,只知道她很聰明,愛學習,數(shù)學成績相當不錯。有一天上數(shù)學課,我在臺上講得正有勁,發(fā)現(xiàn)她伏在課桌上,兩條胳膊擋住了課本,頭低低的。我?guī)状翁嵝?,她似乎沒有任何感覺。我想去看看她在做什么。我靠近她的時候,她把胳膊擋得更緊。我抽開她的兩條胳膊,發(fā)現(xiàn)了一本課外書,是一本名著。我此時不知道哪來的火??赡軄碓从谒龓状味紱]有抬頭,來源于“抓”到她看課外書后,她沒有任何反應。我抽出名著,很厚的一本。也不知道哪來的勁,對開就是一撕。然后狠狠地甩在地上。此時,她的頭伏得更低,沒有任何反抗。全班學生也是一愣,教室里鴉雀無聲?!八Α钡囊粍x那,我就意識到自己做過火了。但是一時又回不了頭。我沒有罵她,轉身繼續(xù)上課。課也安靜地上完了。下課后,我想著,“我得找戴欣怡同學談一下?!卑頃r分,我把她找到我的辦公室?!敖裉炖蠋熥鲥e了,不該發(fā)那么大的火,撕了你的書?!蔽艺嬲\地對她說?!笆俏易龅牟粚?,我不該在數(shù)學課上看語文課外書?!彼磻梅浅??,眼神也告訴我,她是真誠的。我們師生的兩句話,就“一笑泯恩仇”了。在這之后,她的數(shù)學學習還是那么努力。在接下來的初二、初三階段,她經常問我題目,我也經常找她交流,了解學習和生活情況。中考前兩個月,學校搞周測,她的數(shù)學成績總是在120分(總分150分)左右徘徊,特別是模擬考試,總成績也下降了。班主任就找到她,要求她要找原因,也給了她更大的壓力。她回家之后,跟家人說了自己的考試不順心。她家人就在微信中給我留言,想我找孩子談談。我將她找到辦公室?!澳阕鰯?shù)學題目做的不少了,但為什么考試總是上不去成績呢?”“我也不清楚,難題就容易出錯?!薄熬拖舐糜我粯?,你光是路走的遠,但是沿途的風景卻錯過了。你題目做得很多,但缺少思考和總結。你今后題目做慢一些,做好一些難題后,想一想,這個題目難在哪里?還有沒有其它方法?”我跟她交流了做題的一些思維方式。有一段時間,她做幾何題的時候,全部是“∴”,沒有“∵”,我嚴肅又有趣地開導她,“你這樣的格式,中考要是碰到喜歡你的老師,可以給140分以上,要是碰到不喜歡你的老師,那只有120分了。”她也點點頭,表示要改正。今年6月30日,正是中考查分的日子,我也坐在電腦旁邊等待。一會兒功夫,就收到了她家長發(fā)來的分數(shù)單,數(shù)學考了142分,在全年級是最高分。省示范高中穩(wěn)穩(wěn)的了,家人那是十分的開心。她家長還特別盯矚我,“董老師,感謝您對我家欣怡的教育,您不要刪除我的微信,今后在高中有事,我們還要請教您。來日考上了大學,還要請您來我家作客。”
所以說,學生是不斷發(fā)展中的人,作為老師,就是要不斷地觀察他,引導他,扶正他,讓他不斷自我完善,朝陽光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最終成人成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