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宏遠目標。尤其是2022年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階段新的課程標準,把基礎教育改革推向新的發(fā)展階段。新形勢,新方向,新目標,新任務,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對支撐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明確要求“發(fā)揮教研支撐作用”。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教研工作在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fā)展、服務教育決策等方面,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研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獨特經驗和傳統(tǒng)優(yōu)勢。教研工作,在過去20多年的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化的中,可謂關鍵力量,功不可沒;今天,我們更需要堅定制度自信,賡續(xù)教研戰(zhàn)線“舍我其誰”的奮斗精神,勇立潮頭,再建功勛,繼續(xù)講好“中國教研”新故事。
當下,基層學校和教研部門的教研工作,如何適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需要,如何為基層學校和區(qū)域教育提供智力支撐和方向引導,如何呼應教育改革對教研自身的轉型發(fā)展,成為當代教研領域必須直面的重大課題。具體來說,作為中小學校,如何改進校本教研,加強教研組建設,打造研訓一體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平臺,才能夠支撐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作為教研部門,究竟應該發(fā)揮怎樣的功能,進行怎樣的機制創(chuàng)新,才能夠真正為教育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撐?作為教師,如何借助教研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行為,實現個體有效的專業(yè)發(fā)展,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教研員,究竟應該怎樣繼續(xù)提升教研專業(yè)素養(yǎng),扮演怎樣的新角色,才能夠繼續(xù)成為助推教育發(fā)展的關鍵少數?
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決定舉辦“全國中小學教研轉型與發(fā)展現場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
協辦單位:
廣東省師培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好課堂組委會
全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發(fā)展實踐研究專家委員會
全國名師工作室“百家講堂”公益直播平臺
承辦單位:
北京凝慧同享教育科技中心 北京啟誨教育咨詢中心
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二、【時間地點】
2023年11月11日-13日 杭州 11月10日報到
2023年11月11日-13日 成都 11月10日報到
接到本通知之日起,即可報名。
三、【會議專題】
◆踐行“學科育人在課堂”理念的價值思考和實踐引領
◆指向素養(yǎng)本位的學科課堂教學實踐案例解析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生發(fā)展評價理念與實踐
◆落實新課標學科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變革思考與實踐
◆中小學課堂跨學科教學的實踐及其價值
◆中小學學科課堂教學實踐化的基本策略
◆中小學學生學習方式變革新路徑的新探索
◆混合式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體現大概念、大單元、結構化教學新理念的課堂創(chuàng)新實踐
◆新課標視域下大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與評價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教學目標整合及作業(yè)設計
◆當代教研實現深度轉型的關鍵策略和核心機制
◆學校教研路徑轉向和機制重建的策略與實踐
◆區(qū)域教研應對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服務需求的策略與途徑
◆踐行新課標理念對一線教師教學素養(yǎng)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
四、【會議特色】
1.呈現課堂創(chuàng)新的前沿探索
2.破解一線教師的實踐困惑
3.解析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
4.提升教研人員的引領能力
五、【會議形式】
1.以聚焦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背景下教研工作變革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中心,集中展示新課標背景下教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成果”,匯集不同地區(qū)教研改革創(chuàng)新特色案列,呈現教研創(chuàng)新改革進程,現場互動交流,親身體驗發(fā)展成就,啟迪思路;
2.匯聚知名教育專家、知名教研員、一線名師,通過“好課呈現、觀課議課、聽課評課、專家報告、成果觀摩、沙龍研討、圓桌對話”的形式,讓與會者有機會與名師、專家一起觀課、品課、議課,研究熱點話題,并深度參與對話,開闊眼界,解答疑難,提供思路,提升素養(yǎng);
3.走進學校,深入課堂,通過精品課堂展示現場觀摩,與做課教師現場對話,全面了解新課標落地的教學實踐,理解新課標背景下教學研究的新路徑、新形式、新內涵,領悟教研價值。
六、【參加對象】
參加對象:各市縣教育局、教育科研機構、培訓中心、進修學校相關領導;各級教研員;各中小學校長、教學副校長、教研組長、幼兒園園長、名師工作室、站、(坊)主持人與成員;骨干教師等。
七、【會議模塊】
1.專家、名教研員圓桌沙龍,開談論道:
——中國教科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教科院、上海教科院等知名專家縱論“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研轉型與創(chuàng)新”;專家與參會嘉賓圓桌對話,縱論教研轉型。
2.征集全國各地教研成果/案例,將在峰會主場呈現、展示:
——優(yōu)秀課例、課改論文、教學隨筆、教學設計由專家委員會評議后擇優(yōu)會上展示。
3.優(yōu)秀教研組發(fā)展建設、教師專業(yè)學習共同體優(yōu)秀成果故事匯:
——敘述教研發(fā)展路上成長的足跡。
4.遴選全國優(yōu)秀課堂教學成果說課、說題展示;專家精準點評:
——高品質說課大放異彩,體現教學價值取向、有效實踐原則;點評精準、精湛。
5.全國中小學教研轉型發(fā)展成果展示展覽:
——現場設研修體驗區(qū)、成果展覽區(qū),深度碰撞、現場結盟。
6.教改名家、名師學術報告,專業(yè)引領、觀點鮮明、有深度、有高度:
——聆聽教育名家?guī)淼乃枷胧⒀?、頭腦風暴、心靈洗禮
7.區(qū)域教研轉型經驗推介、名校優(yōu)質課賞析,借鑒教研改革轉型的思路、理念:
——教研科研部門轉型創(chuàng)新成果分享,京滬江浙教研轉型經驗交流
八、【教研成果展示】
峰會設置分為主會場、中學分會場、小學分會場,內容基于新時期教研轉型創(chuàng)新成果為核心展開,展示方式分為會上展示和場地展示兩種形式。內容為各地區(qū)教研科研機構、學校及個人推薦的各種教研成果:課堂教學研究成果(聽評課),教學資源整合研究成果(教學設計、教案、思維導圖、導學案、課例研究、說課、說題),教學經驗提煉(論文寫作與展示、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教學評價測評與反饋,教研活動現場觀摩,教師學習共同體研修創(chuàng)新成果,名師工作室、站(坊)研究創(chuàng)新成果,教研組建設創(chuàng)新成果,校本研修創(chuàng)新成果,校本課程開發(fā)創(chuàng)新成果。
九、【參展方式】
1.課堂教學案例展示:各地推薦的優(yōu)秀教學成果,具有特色的教學設計、課堂精彩片段(需落實到核心素養(yǎng));著重突出特色、亮點,以說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為主,融入學情分析,穿插微視頻、課堂實錄片段、ppt課件等.每個案例展示時間限定12分鐘,現場專家評議。經專家委員會審核通過后,通知參展。(申報說明及證書詳見“附件一” )
2.其他教學研究成果展示:要求脫稿演講、語言生動、敘事條理清晰、富有感情;可輔助ppt、微視頻、背景音樂;每個案例展示時間限定12分鐘,現場專家評議。經專家委員會審核通過后,通知參展。(申報說明及證書詳見“附件二” )
3.參展評審:
由全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發(fā)展實踐研究專家委員會、學科教學專家及參會代表組成評議團進行評議;
4. 參展證書:優(yōu)秀成果頒發(fā)主辦單位蓋章的獲獎優(yōu)秀證書。
十、【專家團隊】
趙學勤: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督導與教育質量評價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導專委會),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
朱偉強: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特聘專家,全國教研員研修中心特聘專家,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qū)(校)建設指導專家。
王月芬: 博士,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副主任。教育部第二屆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夏雪梅: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長、課程與教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朱開群:江蘇省中學政治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中學正高級教師,姑蘇教育名家。曾任蘇州市教科院副院長、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副校長、教育改革發(fā)展研究所所長。擔任蘇州市中學政治名師工作室和中學政治名師共同體主持人和總領銜人。
楊玉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教育部首批“國培計劃”專家?guī)炫嘤枌<?;華東師范大學成人與繼續(xù)教育學院、網絡學院特聘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教師教育中心、理工學院數學系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中小學數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世界課例研究協會(WALS)奠基性會員。主要研究教師教育、數學教育。
陳大偉:成都大學師范學院教授。曾獲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實驗區(qū)研究課題一等獎,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在校本研修、觀課議課、課程與教學的改革等領域的研究和實踐產生了廣泛影響,被譽為教師教育的“橋梁專家”。
關景雙:現任上海世外教育附屬臨港外國語學??傂iL,原青浦區(qū)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語文特級、正高級教師。曾評聘為黑龍江省“專家型”中小學校長、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千名骨干校長”、上海市委組織部高級專家、上海市教委“農優(yōu)青行動教育專修班”主持人、上?!半p名工程攻關計劃”主持人。
蘆 葦: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正高級、特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寧夏中語會理事長,曾任銀川高級中學校長、銀川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潘建明: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基礎教育研究先進個人;江蘇省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自覺教育創(chuàng)始人。
李 強:杭州上海世外中學副書記、副校長, 中學數學高級教師 。浙江省教育廳初中骨干校長班成員,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科教學專業(yè)指導委員會成員,市新課程改革中心組成員,市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成員,市教師資格評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出版《奧賽高手天天練》,主持省級課題《初中數學“自主體驗式”課例研究》。
陳民仙:中學高級教師。杭州上海世外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拱墅區(qū)大代表。拱墅區(qū)“運河特級校長”、拱墅區(qū)“新時代擔當作為好黨員”、主編《小學IOS編程初探》一書,人教社立項課題《基于新協作技術小學數學多模態(tài)對話課程實踐研究》負責人,浙江省立項課題《小學超學科主題學習表現性評價的實踐研究》負責人,論文《人工智能教育校本化課程構想與實踐》、《教育數字化助力學校教學方式變革的探索》先后發(fā)表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
張娟萍:中學數學教研員,浙江省特級教師,浙江大學碩士,國家心理咨詢師。獲2021年浙江省基礎教育成果獎,浙教版數學《義務教育教科書》核心作者,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高階思維》、《高階能力》等個人專著,主編《數學項目化學習的設計邏輯與案例開發(fā)》《代數推理》《函數》《圓》《幾何直觀與代數表達》《三角形》等數學高階思維叢書六本,相繼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參編《教師主題研修網絡課程資源》、《中學數學和諧課堂》、《數學中考指南》等.主持浙江省、杭州市15項課題,研究成果獲省、市一等獎共8項。
魏續(xù)臻:清華大學教授,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曾任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北京物資學院黨委副書記、教育部“兩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學校思想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等,主持“校園文化理論與實踐”、“整體構建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研究。發(fā)表論文50余篇,主編“我們這樣理解人生”、“大學生素質能力導論”、“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大學生學習生活百例”等。
臧富仁:北京市政府督學,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教育評估中心專家組成員,曾任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麗澤中學校長,中國中學生跆拳道協會主席,曾獲首都勞動獎章、有突出貢獻人才等榮譽。
呂鳳祥: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曾任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副院長,清華大學教育評估中心專家組成員。
十一、【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沙子口路78號院
傳真:010-67284012
手機:王老師18501155439
網址:http://san-xia.cn
郵箱:bsdpxbwf@126.com
微信公眾號:msyxgtt
相關鏈接:附件一(課堂教學案例展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