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距離上一篇,也就是《紀實|中學生發(fā)展指導在行動(二)》已有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一直忙于2019屆高考備考工作,直到近日才有時間對工作室階段工作加以整理和大家見面。
上次,我們聊到工作室專題研究和團隊工作的若干內(nèi)容,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異地同步進行的兩節(jié)指導課。
2019年5月22日下午,我們?yōu)I海“藏君”工作室的兩位成員分別在各自的基地校同步完成了對學生頗具意義的指導課,這兩節(jié)課的課題是:
《6選3學法指導及學科前景》塘沽十三中學高一年級5班
《成長 感恩 責任》南開大學附屬中學初二年級6班
今年5月份,高一年級的同學們完成了測評及6選3選考,班內(nèi)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科目組合,同學們也等待著按照科目組合重新組班進入高二。
雖然完成了選科,但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學科組合的未來走向以及具體學法還不夠清晰,還需要思考;對自己當初的選科依據(jù)、思路也有必要進行總結反思。
尤其是選擇了相同科目(套餐)的同學們,很有必要通過小組合作、人際溝通等方式進行資源共享以拓展思路打開視野。
這不僅對高二的學業(yè)和未來的就業(yè)有很大幫助,對增強學生的生涯意識、發(fā)展意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針對這些,任課老師前期布置了精準、具體的任務,學生做了充足的功課。當天課上,同學們按相同套餐組合的小組上臺展示、交流、分享,自己對選科的前期依據(jù)、想法和后期學法、決心以及遠期就業(yè)傾向、趨勢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各組都呈現(xiàn)了大量先期搜集的數(shù)據(jù)、圖像、資料進行佐證,達到了指導目標體現(xiàn)出學生的研究能力、思考能力。學生們講的積極主動聽的津津有味,老師心底高興、滿意。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這節(jié)課的主題,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相互合作、研討,做了大量的工作,群體作用得到體現(xiàn),解決了普遍問題和類似困擾,增強了感染性,激發(fā)了個體潛能、群體智慧。
當日,學校段校長和教學張校長在場觀摩指導,對本課給予了鼓勵和肯定:任課教師正常發(fā)揮就是最優(yōu)秀的。這節(jié)課讓工作室的專題的研究向前邁出了一步。
就在同一時間,在天津南大附中一節(jié)指導課也在進行著。
初二學生在生理快速發(fā)育成長的同時,心理成長也進入關鍵時期,他們由少年向青年轉型,自我意識、理性思維不斷增強。在這一時期,“我應該”的意識逐漸出現(xiàn),此時介入感恩、責任教育對孩子們的成長意義重大,因此感恩、責任是不可或缺的一課。
課前,圍繞著“成長 感恩 責任”的主題,師生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工作,課上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回顧兩年成長、分享感恩故事、思考如何感恩。
這節(jié)課以演唱班歌、誦讀成長開始,用播放照片集的形式回顧了常春藤班從兩年前的新芽初綻到枝繁葉茂的過程,共同見證著大家的改變和成長。正如班歌里寫到的“校園靜謐,歌聲動聽,青藤鋪滿墻壁,綠草如茵,湖青水靜,一見如故,攜手同行……”,歌聲中,我們感受到了6班大家庭的溫暖、幸福和美好。
在第二部分中,同學們紛紛上臺,分享發(fā)生在同學、師生和與父母間的感恩故事,他們用敏銳的觀察、細膩的心思、樸實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不為人知又深刻腦海的小故事,不禁讓人感懷讓人動容。同學們還提到了要感恩祖國的強大,祝福祖國日益強盛。
知恩圖報,作為學生,什么才是最好的回報方式呢?在第三部分里,就這一主題,大家進行了小組討論。在討論后的分享中,一位同學為大家分享了自己對感恩的詮釋:“我們?yōu)槭裁匆W習”,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整堂課內(nèi)容豐富、結構清晰、效果突出,在團隊的情境下,大家借用朗誦、演唱、討論、分享等方式完成了成長中的這節(jié)必修課。
在場聽課的南開區(qū)教研員和其他老師們都給予這堂課充分的肯定。
下面讓我們認識上面兩節(jié)指導課的任課教師:
何啟剛,高中物理教師,2007年參加工作,畢業(yè)于西南大學物理學院,優(yōu)秀資深班主任、濱海新區(qū)雙優(yōu)課二等獎,工作室核心成員,負責中學生學業(yè)指導的研究實踐。
于 嵐,初中數(shù)學教師,2004年參加工作,畢業(yè)于天津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全國德育實驗先進教師、南開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員,負責中學生理想、生活指導的研究實踐。
我們并沒有遠大的理想、宏偉的目標,有的只是對教育的一點情懷,對事業(yè)的一點追求,對工作的一點執(zhí)著,對自己的一點責任,對生活的一點感恩,并立足當下、踏實勤勉,一起攜手并肩在思考與實踐的道路上前行。
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請加入我們吧,期待一路上有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