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白求恩》教學設計
梁浩
【教材解讀】
《紀念白求恩》是毛澤東同志在白求恩同志去世之后發(fā)表的一篇議論文,文中回憶了與白求恩的交往過程,高度贊揚了白求恩的共產(chǎn)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并指出了一些人的落后消極的狀態(tài),號召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向他學習。讀此文可以感知白求恩精神的深刻內涵,感受到白求恩精神的立體形象,了解到“白求恩”這三個字為什么能夠在中國成為一個永不消逝的名字。本文是一篇敘議結合、以議為主的議論文、“紀念”是為了“學習”,因此“學習白求恩精神”是全文的一條主線。因此敘議結合,以議為主的寫法和對比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學習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國際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精神。
2.幫助學生理解本文敘議結合、以議為主及對比手法這一知識點,一課一得。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脈絡,設置問題,為學生滲透德育環(huán)節(jié),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對白求恩同志共產(chǎn)主義精神的理解。
2.夾敘夾議,以議為主的表達方式;用對比的方式擺事實講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語言。
【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發(fā)
2誦讀教學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在《朗讀者》這個節(jié)目播出的第一期中,董卿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述說了這樣一段文字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边@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jīng)見過?!边@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
今天我們也要和一位偉人見面,他是一位從加拿大遠赴中國,幫助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他的身上凝聚這太多人類美好的品質,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篇課文和他的遇見,讓時光倒流,讓我們去感受他身上流露出來的美好,去學習、去傳承這種美好。
二、自讀課文,積累詞匯,教師多媒體展示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熟悉的或者認為有價值的字詞。教師幫助整理重點字詞音形義并在多媒體上展示
拈(niān)輕怕重 純粹(cuì) 鄙?。╞ó) 漠(mò)不關心
以身殉(xùn)職 派遣(qiǎn)熱忱(chén) 狹隘(ài)
狹隘:窄小,也形容心胸、見識不寬廣。
鄙薄:輕視。
殉職:為公務而犧牲生命。
三、問題研討
1.學生分組朗讀課文(在讀中去把握情感)。
2.多媒體展示問題,讓學生思考、組內交流,代表來答,組員補充:(題目如下)
的人嗎?
一、文章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二、在你朗讀的過程中,是否感覺到每一段各有側重
三、思考:你能用一句話概括白求恩大夫是一個什么樣
3.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一、一個外國人 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chǎn)主義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二各段的重點句:
第1段:“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chǎn)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p>
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xiàn)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p>
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個醫(yī)生,他以醫(yī)療為職業(yè),對技術精益求精?!?/p>
第4段:“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教師進一步明確全文思路,總結得出:全文一共有四個自然段,每一部分可以概括為:
第一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國際主義精神。
第二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號召全黨學習白求恩同志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三結合長短句句型轉換練習,教師引導學生把四個短句變成一個長句,總結:
“白求恩同志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具有國際主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精神的人?!?/p>
(本教學步驟的目的,重在指導學生學會通過把握關鍵句理清全文脈絡,建立對課文的完整印象。教師也可以通過對白求恩同志的生平簡介和小故事的補充介紹,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理解。)
四、研讀課文,師生探究,了解夾敘夾議的寫法
1.出示問題: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敘事,也有議論,你能找出課文中的記敘片段,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嗎?
2.把前后桌的四名同學編成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學習。
3.學習小組間交流發(fā)言。
4.學生研討,教師總結明確,多媒體展示:
“敘”和“議”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本文以“議”為主,“敘”是議論中的“敘”,不同于記敘文中的“敘”。議論文中的“敘”是為證明論點提出的事實根據(jù),“敘”要扣住論點,“敘”得簡明、概括。本文采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敘得簡明扼要,議得精辟懇切,議從敘出,二者有機結合。
第1自然段先敘后議,敘白求恩的事跡,議他的國際主義精神。“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chǎn)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后來到五臺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這一層概述了白求恩的政治面貌、年齡、受誰派遣、來華目的、路程、工作簡歷;讓人們對白求恩同志的生平有所了解。這些話都飽含著贊揚之情,使文章情理并茂,也為下文議論的展開提供了事實基礎,引出關于國際主義精神的論述。從“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到這段結束,全屬議論,揭示出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實質,透辟地論述了國際主義的內容,并指出我們也要實踐列寧主義路線。
第2自然段先議后敘,議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敘從前線回來的人及接受過白求恩治療或親眼見過白求恩治療的人所見所聞。分析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精神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边@屬于“議”。準確完整地表明了這位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精神風貌,表達了作者對白求恩同志的高度贊美?!安簧俚娜藢ぷ鞑回撠熑?,拈輕怕重……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chǎn)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chǎn)黨員”,這也屬于“議”,批評黨員中一些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qū)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y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yī)生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敘述的這兩件事盡管非常簡明、概括,但都表明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人之深,影響之大。使所“議”之點有記敘的事例加以證明,使本段議論的中心理由更加充實。
最后一自然段,先敘后議,敘白求恩、毛澤東兩人的交往以及毛澤東對白求恩的哀思,議應該做白求恩那樣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人。
夾敘夾議,一方面使文章情理并茂,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讀起來生動感人。如文章開頭73個字敘述白求恩光輝事跡清楚明白,飽含贊揚之情。文章最后“只見過一面”“僅回過他一封信”,短短幾句話,飽含痛惜之情。另一方面在敘事基礎上的議論又能使文章闡明的道理有充足的依據(jù),從而增強說服力,易于為讀者理解和接受,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研讀課文,師生探究,對比寫法
1.出示問題:本文在寫法上用了對比,請你能在文中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嗎?
2學習小組間交流發(fā)言
3學生研討,教師總結明確,多媒體展示:
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
白求恩同志是個醫(yī)生,他以醫(yī)療為職業(yè),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yī)務系統(tǒng)中,他的醫(y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于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于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4教師提問:請賞析這些句子用下面這個句子格式在作答:
將有些人的_______和白求恩的________進行比較。突出強調了白求恩的______精神
教師提醒:對比手法的作用就是“突出”二字,做題時要請這兩字達到
五、拓展延伸
課堂討論:白求恩去世已經(jīng)好幾十年了,你覺得今天再談白求恩精神有現(xiàn)實意義嗎?在今天你有見到過具有白求恩這樣精神的人嗎?在生活中你將怎樣踐行這樣的精神?(德育滲透) 請圍繞這樣的幾個問題用你靈動的筆寫一段100字左右你的“心語心愿”讀后感觸,(必須用一種修辭手法)
六結束語(音樂響起)教師朗誦下課
他不愧是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楷模,不愧是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視病人為親人,始終恪守生命無價,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 ; 以救死扶傷為己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疾病預防與控制事業(yè)上的; 政治堅定、 高尚,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 畢生追求做一名人民滿意的 ,不斷推進醫(yī)學科技進步、甘為人梯,他值得我們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
1.為白求恩寫一段頒獎詞
2.用敘議結合、對比兩種手法,簡述你身邊的一個人的事跡,并談談你對他(她)的看法
七教學反思:
《紀念白求恩》是一篇時政性很強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統(tǒng)一;同時也是一篇以說理為主的議論文。對于初一上的學生,第一課時,我采取淡化文體,抓住議論的表達方式和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對比手法入手,在學生理解文章主題意思的基礎上去在文中分析這種寫法,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品味文本的美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時,避免自己喋喋不休的“獨臺戲”式的分析,把自己的理解分析替代學生的理解分析。避免滿堂灌,扼殺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及對文章獨自的體驗,抹殺學生積極思維這一重要過程。側重于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教學中我采用師生互動、多媒體運用讓學生心靈震撼,其次,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相互交流,互相啟發(fā),深化對文本的理解,特別是對文本的鑒賞,這又是屬于對文本的審美的范疇。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題目設計中滲透德育,一課下來,除了讓學生知識得到收獲,在做人方面也讓學生得到收獲,這節(jié)課不光讓學生知識得到長進,在做人方面也得到啟發(fā),真正貫徹語文與生活結合
教學的上策,是教師引而有法,學生悟有所得。教師引誘相導,學生通過尋找,發(fā)現(xiàn),交流,相互補充,豐富了文本,學生思想也因交流而碰撞,在碰撞中互為啟發(fā),從而升華對物、對人、對情的高層次的把握與理解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