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職業(yè)生涯的近半年中,發(fā)生過很多很多的故事,我要講述的故事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喚醒”。當年,譚嗣同《絕命詩》中的“我自橫刀向天笑”是喚醒。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千夫指”是喚醒。
近日,對于一位似乎已進入“高原區(qū)”的老教師,我平淡的生活中多了一抹新綠,塵封的世界里多了一份靈動,這一切的轉變,源于2016年6月24日,我有幸成為“阜新市李秋初中班主任工作室”成員。就這樣,我生命中又一個重要的她-----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李秋,輕輕地走進了我,她是國家級園丁獎優(yōu)秀教師;她經常利用業(yè)余時間為農村教師和學生的義務培訓;她還要拿出10年省特級教師的津貼為教育做貢獻的,對這點我當時真是將信將疑,我心想,這么做是不是有點傻?當下,還有多少教師會真正考慮靜心教書?考慮優(yōu)化學生的生命?考慮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她還要自己拿出錢來做事?可能嗎?帶著種種復雜的心理,28日中考的日子,我把學生送進考場后,與她會面,她開始為我修改我的《不忘初心》那篇文章,一個字,一個標點,她都要琢磨一下,我暗想一個英語老師對文字的把控能力還真行,但她未免有點太苛刻了吧。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小心思,對我說:“一定要認真,不然怎么做好工作!”我心想心理學學得也不錯。就這樣,我對她且行且觀察,后來,她還真拿出10年省特級教師的津貼印刷了我們工作室的《弘毅報》,這件事,對我的震撼還真不小,因為那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這同時也引發(fā)了我的思索,我呢?經歷26年的風雨洗禮,自以為也不錯,但我做得到嗎?我是否也可以為教育多做點力所能及之事?于是,有一日,我告訴她,我2016年的關鍵詞之一是“喚醒”。所以,我特別感恩。感恩名師工作室給我們草根教師提供的舞臺;感恩那個“喚醒”我初心之人;而我,也必將成為“喚醒”他人的人。
我要講述的故事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堅持”。
《國王的演講》的劇作家大衛(wèi)·塞德勒“一生只為打磨一部劇”是堅持。
南非總統(tǒng)曼德拉那種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的27年牢獄生活是堅持。
我沒有那么偉大,但我也想把“堅持”這兩個字送給我自己和我所在的工作室。2016年半年時間里,我們工作室利用業(yè)余時間做了很多工作,即“五個1/5的故事”。(http://ms.fxedu.com.cn/list.php?fid=225)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其中“一個1/5的故事”——紙質版《弘毅報》的創(chuàng)辦。74天,10期16萬原創(chuàng)文字是我們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和具體方法匯總,9名來自一線近似“腦盲”的草根教師,從最初的只言片語到每期10個欄目的定版。依然記得弄了50分鐘也弄不好的那張圖片;依然記得因為一個字而四處詢問專家的情景;依然記得我們說的:“等報紙印刷出來時,有人想在草坪上把它飛向天;有人想把它揉成紙團;有人想撕碎兩張……”可是,當報紙在教師節(jié)那天印出來時,我們卻只是靜靜地哭著笑了……
這就是發(fā)生在我們工作室喚醒與堅持的故事。